MBTI:性格测评工具及其流行与争议
《MBTI:性格测评工具与争议》
一、MBTI 的基本信息
MBTI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是一种评估工具,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的理论,由凯瑟琳·库克·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·布里格斯·迈尔斯发展完善。它将人们的性情分为 16 种不同类型,用两个字母表示,如“ISTJ”“INFP”等,四个维度分别是外向/内向(E/I)、感知/直觉(S/N)、思考/情感(T/F)和判断/知觉(J/P)。
二、四个维度的含义
1. 外向/内向(E/I):描写个体在社交活动和独处活动间的偏好,外向者更爱与他人互动,内向者更偏向独自活动。
2. 感知/直觉(S/N):关乎个体利用信息和理解现实世界的偏好,感知型更关注具体信息和数据,直觉型更关注抽象概念和观念。
3. 思考/情感(T/F):描述个体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时的思维方式,思考者重视逻辑和理性,情感者重视情感和人际关系。
4. 判断/知觉(J/P):体现个体处理信息时是否倾向于做决定或保持开放心态,判断者喜欢做决定和实现目标,知觉者更喜欢保持开放和适应变化。

三、MBTI 的流行与争议
1. 流行程度:MBTI 在微博话题阅读量达 8 亿,社交平台涌现众多以其人格类型命名的群组和表情包,韩国电视台还推出相关真人秀和影视作品,谷爱凌也透露做过 MBTI 测试且结果为 INTJ。
2. 受到欢迎的原因: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风行,操作简易便于传播,通过二分法分类,将决定权交给测评者,测试结果还会显示在各选项上的百分比及人格特征,人们可以此认识分析自己。
3. 面临的争议:在学术领域一直面临争议,有学者认为信度和效度不理想,描述含混属于“巴纳姆效应”,且短短几十道题无法概括一个人,性格也非一成不变,往往只描述优势而不谈缺点。
四、MBTI 在求职招聘和找对象中的应用
20 世纪 40 年代,MBTI 开始被用于求职招聘,如通用电气等公司用其进行 CEO 自评、面试应聘者等,后来求职者也将其结果作为个人标签推销自己,秘密组织挑选特工时也会使用。但不少网友对此持谨慎态度,认为心理测量仅供参考,非专业人士理解偏差大,不能将其结果作为最终人格类型判断,应在专业人员引导下将问卷结果作为参照。
五、总结
MBTI 是一个有趣的工具,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,实现个人成长,但应以开放心态对待,不将自己简单归入某类型,因为人是动态的,向内探索永无止境。
-
人格特质理论:十六型人格简介及各类型特点 04-27
-
INFP 人格类型特点:好奇、慈悲、有创造力 04-27
-
INFJ 职业计划指南:从自我评估到职业发展 04-27
-
MBTI 人格测试全解析:16 种类型及特点 04-27
-
企业家 MBTI 类型及测验在企业中的应用 04-27
-
ENFP:乐观灵活且社交的快乐小狗人格类型 04-27
-
MBTI:了解自身性情的工具及各类型特点 04-27
-
INFJ 人格类型解读:理想主义与同情心等特质 04-27
-
MBTI 人格类型 INTJ:性情特点与职业选择 04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