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荣格 MBTI 人格类型理论:起源与分类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18 08:43:23 浏览:82 分类:mbti十六型人格

  荣格 MBTI 人格类型理论

  理论起源: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于 1921 年提出,后经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·库克·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·布里格斯·迈尔斯进一步发展,构成现在的八种人格类型。

  心理功能组合:人类具有感知、情感、思惟和判断等多种心理功能,这些功能组合构成不同人格类型。分为外倾思惟(T)、内倾思惟(I)、外倾感觉得(F)和内倾感觉(S)四种主要心理功能,又细分为感知(P)、情感(F)、思惟和判断(T)三种偏向,可据此划分成十八种不同人格类型。

  主要种别划分:

  外向(E)和内向(I):根据更偏向与他人互动还是独自思考划分,外向者活跃、热忱、善于交际,内向者独立、寻思、关注内心世界。

  感知(P)和直觉(N):根据更偏向依赖直观感受还是逻辑推理划分,感知者关注现实世界事实和信息,直觉者关注潜在可能性和未来趋势。

  思考和判断(T)和情感(F):根据更偏向理性思考还是感性情感划分,思考者理性、客观、重视逻辑,情感者感性、敏感、关注人际关系。

  实感(S)和虚感(N):根据更偏向遵守传统和现实规则还是寻求创新和自由划分,实感者守旧、稳定、尊重传统,虚感者开放、创新、寻求个性。

  迈尔斯 布里格斯性格(MBTI)

  研究开端:瑞士心理分析家卡尔·荣格于 1921 年出版《心理类型》,是该模型研究开端。

“荣格 MBTI 人格类型理论:起源与分类”

  16 种性格类型:一个人具有 16 种性格类型之一,目标是让受访者探索和了解自己个性,包括喜好、不喜欢、优点、缺点、职业偏好及与他人相处。

  各维度特点:

  外向性(E) 内向性(I):荣格 内向二分法描述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和互动方式,性格外向者以行动为导向,享受社交互动,内向者以思想为导向,享受深刻社交互动。

  感应(S) 直觉(N):涉及人们收集信息方式,偏爱感知者关注现实和事实,偏爱直觉者注意图案和印象。

  思维(T) 感觉(F):着重人们做决策时依据,思考者重视事实和客观数据,感觉者在决策时考虑人和情感。

  评判(J) 感知(P):表示个体偏好生活方式,倾向判断者喜欢结构和坚定决定,倾向感知者更开放、灵活和适应性强。

  卡尔·荣格与 MBTI 性格理论

  mbti 性格理论首次出现于 1913 年国际精神分析大会,荣格提出个性的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,后将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,形成八种个性类型:外倾思维型、外倾情感型、外倾直觉型、外倾感觉型、内倾思维型、内倾情感型、内倾直觉型、内倾感觉型。mbti 性格理论分为四个维度:E(外倾)/ I(内倾)表示个体心理能量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程度;S(感觉)/ N(直觉)表示收集信息时注意指向;T(思维)/ F(情感)用于做决定时采用系统;J(判断)/ P(知觉)表示偏好生活方式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MBTI 理论不能完全准确描写每一个人的性情特点,因为每个人的性情都很复杂,受多种因素影响。在使用 MBTI 理论时,应保持开放心态,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。